剛記得來美國的第一年過感恩節
買了外帶的烤火雞、馬鈴薯泥和玉米麵包
跟一群同樣是從台灣跨海的學生一起在公寓樓下的交誼室聊天、吃感恩節餐


那時後記得才剛來美國沒三個月
感恩節對我來說只是一個shopping的理由(另一個shopping的理由,這個理由到現在還通用)
多一天假可以放。

反倒是隔年的農曆新年
那年特別難過
在美國剛開始唸商學院

第一次有記憶以來新年沒有鞭炮聲、大魚大肉、數著興奮到睡不著的紅包
只有損益表都還搞不清楚,就要對付高級會計的題目
期中考就在過大年的當下。

打電話回家聽到爸媽的聲音都覺得自己怎麼這麼犯賤
好好的台灣爽日子不過,來到這裡聽著不太懂的語言
讀著一頁要查數不清次字典而且還不知道那一天才讀的完的原文書

那年農曆新年真的特別難過
過沒幾天,相差13個小時時差和數不清公里距離戀情也在現實因素下以電話做結束
那天剛好是情人節,也剛好當天有財務管理的期中考
考試前在學校車庫哭哭啼啼的跟女朋友通完電話後
下一分鐘把眼淚擦乾、感性情緒壓低
進教室按計算機寫考題
那一堂課學期末拿到A,當下覺得自己到底是長大了
居然沒有被情緒影響到學業

有一年感恩節隔天送完報紙,早上7點多直接開到麥當勞得來速買早餐
等了五分鐘都沒人跟我點餐後,才突然發現今天是感恩節隔天之黑色星期五
大家都忙著shopping那有速食店開門

待這裡愈久,不怎麼在乎的感恩節似乎對我來說愈來愈有意思
反倒是農曆新年沒人在過也沒啥氣氛
今年感恩節黑色星期五的shopping還是依然是重點事項
唯一不同的是今年感恩節是跟新的家人一起過

跟那年在麥當勞等早餐的情節早已相差甚遠
原來美國已經變成我的另一個家了


 

 

三杯源自江西,本使用甜酒釀、豬油、醬油和雞塊放入砂鍋加蓋小火煨熟

傳至客家式三杯則把豬油改為麻油、酒釀改為米酒。
醬油、米酒、麻油同樣是每種一杯,故仍然稱為「三杯」。
要做出成功的客家式三杯,關鍵的材料還有九層塔、薑和蒜頭。

材料
1.剁塊雞肉
2.麻油、醬油膏、米酒各一杯
3.蒜頭去皮數瓣
4.切片薑
5.九層塔
6.鹽和糖適量

做法
1.麻油(註)炒薑片和蒜頭,炒至薑片呈金黃色
2.加入雞肉,炒至半熟
3.加入其他材料,將湯汁微微收乾


註:麻油由冷鍋炒熱,不然對身體太燥

arrow
arrow

    廚房探險家凱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